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m6米乐一种软尾自行车
m6米乐一种软尾自行车(19)国家知识产权局(12)实用新型专利(10)授权公告号(45)授权公告日(21)申请号2.6(22)申请日2023.03.20(73)专利权人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地址321300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经济开发区北湖路98号(72)发明人(74)专利代理机构金华市悦诚君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33412专利代理师陈志强(51)Int.Cl.B62K15/00(2006.01)B62K11/02(2006.01)F16F15/02(2006.01)(54)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软尾自行车(57)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尾自行车,包括车架、头管及立杆,头管设置在支架前端内部设置前叉,前叉设置前轮;立杆固定设置车架后端内部设置坐垫;还包括后叉,后叉一端铰接设置于车架后端,后叉设置后轮;后叉另一端与铰接设置在立杆上减震架铰接,减震架通过第一减震器与车架连接;整车具有折叠功能,折叠后体积更小方便运输及存放;前后都有减震器,骑行舒适度更高;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立杆呈V字形,整车低跨度设计,方便上下车。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2193612391.一种软尾自行车,包括车架、头管及立杆,所述头管设置在车架前端,其下端设置有前叉,所述前叉下端转动设置前轮;所述立杆固定设置车架后端;其特征在于:还包括后叉,所述后叉一端铰接设置于车架后端,所述后叉设置后轮;所述后叉另一端与铰接设置在所述立杆上的减震架铰接,所述减震架通过第一减震器与车架连接。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,其特征在于,所述第一减震器设置在于所述立杆的前侧,所述第一减震器一端与所述减震架铰接,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。3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,其特征在于,所述后叉包括下连接座及上连接座,所述下连接座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座固定连接,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;所述上连接座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架铰接,铰接点置于所述立杆的后侧。4.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,其特征在于,当所述后轮受到震动向上跳动时,所述下连接座绕铰接点逆时针摆动,所述上连接座推动所述减震架摆动并压缩所述第一减震器,同时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之间的夹角变大。5.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,其特征在于,当所述后轮震动消失时,所述第一减震器复位并带动所述减震架摆动,使得上连接座及下连接座自动复位,同时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之间的夹角变小。6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m6米乐手机网页版登录,其特征在于,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及后支架,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通过旋转轴相互铰接,所述旋转轴中部设置有折叠手柄。7.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,其特征在于,所述折叠手柄置于锁定状态下,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折叠手柄凸轮部作用下完成锁定;所述折叠手柄置于解锁状态下,所述前支架可相对所述后支架旋转180度。8.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,其特征在于,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立杆呈V字9.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尾自行车,其特征在于,所述前叉包括固定前轮的转动支架及与车把组件连接的转向座,所述前支架与所述转向座之间通过第二减震器连接。CN219361239一种软尾自行车技术领域[0001]本申请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,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尾自行车。背景技术[0002]山地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型自行车,对车架的要求很高,需要满足强度、耐冲击性和耐震动,现有的山地车为了能够提升车架的减震效果,增加了较多的车架结构,使得整体车架的重量增加,增加了骑行负担,如申请号为CN80公开了软尾自行车车架,通过在后悬架设置可摆动的连接件减少传递至坐垫的震动,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组合出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,车架不可折叠导致占用空间较大而不能放置于汽车后备箱内,因此,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发明内容[0003]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,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尾自行车,可以解决以上问题。[0004]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:一种软尾自行车,包括车架、头管及立杆,所述头管设置在车架前端内部转动设置前叉,所述前叉下端转动设置前轮;所述立杆固定设置车架后端内部设置坐垫;还包括后叉,所述后叉一端铰接设置于车架后端,所述后叉设置后轮;所述后叉另一端与铰接设置在所述立杆上的减震架铰接,所述减震架通过第一减震器与车架连接。[0005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所述第一减震器设置在于所述立杆的前侧,所述第一减震器一端与所述减震架铰接,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。[0006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所述后叉包括下连接座及上连接座,所述下连接座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座固定连接,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;所述上连接座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架铰接,铰接点置于所述立杆的后侧。[0007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当所述后轮受到震动向上跳动时,所述下连接座绕铰接点逆时针摆动,所述上连接座推动所述减震架摆动并压缩所述第一减震器,同时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之间的夹角变大。[0008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当所述后轮震动消失时,所述第一减震器复位并带动所述振动架摆动,使得上连接座及下连接座自动复位,同时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下连接座之间的夹角变小。[0009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所述车架包括前支架及后支架,所述前支架与所述后支架通过旋转轴相互铰接,所述旋转轴中部设置有折叠手柄。[0010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所述折叠手柄置于锁定状态下,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折叠手柄凸轮部作用下完成锁定;所述折叠手柄置于解锁状态下,所述前支架可相对所述后支架旋转180度。[0011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立杆呈V字形。[0012]上述技术方案中,进一步的,所述前叉包括固定前轮的转动支架及与车把组件连CN219361239接的转向座,所述前支架与所述转向座之间通过第二减震器连接。[0013]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:1.整车具有折叠功能,折叠后体积更小方便运输及存放;前后都有减震器,骑行舒适度更高;3.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立杆呈V字形,整车低跨度设计,方便上下车。附图说明[0014]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。[0015]图1是本申请的立面的结构示意图。[0016]图2是本申请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。[0017]图3是本申请的图2的A‑A截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。[0018]图4是本申请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。[0019]图中,1.车架,11.前支架,12.后支架,13.折叠手柄,2.头管,3.立杆,31.坐垫,4.前叉,41.前轮,42.转动支架,43.车把组件,44.转向座,5.后叉,51.后轮,52.下连接座,53.上连接座,6.减震架,61.第一减震器。具体实施方式[0020]参照图1‑4所示,本实施例,一种软尾自行车,包括车架1、头管2及立杆3,所述头管2设置在车架1前端内部设置前叉4,所述前叉4下端转动设置前轮41;所述立杆3固定设置车 架1后端内部设置坐垫31;还包括后叉5,所述后叉5一端铰接设置于车架1后端,所述后叉5 设置后轮51;所述后叉5另一端与铰接设置在所述立杆3上的减震架6铰接,所述减震架6通 过第一减震器61与车架1连接。 [0021] 为了使得车辆的后侧减震更好,所述第一减震器61设置在于所述立杆3的前侧,所 述第一减震器61一端与所述减震架6铰接,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铰接;所述后叉5包括下连接 座52及上连接座53,所述下连接座52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座53固定连接,另一端与所述车架1 铰接;所述上连接座53另一端与所述减震架6铰接,铰接点置于所述立杆3的后侧;当所述后 轮51受到震动向上跳动时,所述下连接座52绕铰接点逆时针摆动,所述上连接座53推动所 述减震架6摆动并压缩所述第一减震器61,同时所述上连接座53与所述下连接座52之间的 夹角变大;当所述后轮51震动消失时,所述第一减震器61复位并带动所述振动架摆动,使得 上连接座53及下连接座52自动复位,同时所述上连接座53与所述下连接座52之间的夹角变 [0022]为了使得车架1能够折叠,所述车架1包括前支架11及后支架12,所述前支架11与 所述后支架12通过旋转轴相互铰接,所述旋转轴中部设置有折叠手柄13;所述折叠手柄13 置于锁定状态下,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折叠手柄13凸轮部作用下完成锁定;所述折叠手柄13 置于解锁状态下,所述前支架11可相对所述后支架12旋转180度。 [0023] 为了使得更加方便老人或者小孩骑行,整车低跨度设计,取消了前支架11及立杆3 之间的横杆,所述前支架11与所述立杆3呈V字形,所述前支架11内嵌有电池包为后支架12 的驱动电机进行供电,能够为车辆提供电动助力。 [0024] 为了使得骑行舒适度更高,所述前叉4包括固定前轮41的转动支架42及与车把组 件43连接的转向座44,所述前支架11与所述转向座44之间通过第二减震器连接,所述第一 CN219361239 减震器61及第二减震器为弹簧、气压减震系统或者液压减震系统。[0025] 根据以上的设计:1.整车具有折叠功能,折叠后体积更小方便运输及存放;2.前后 都有减震器,骑行舒适度更高;3.所述前支架与所述立杆呈V字形,整车低跨度设计,方便上 下车。 [0026] 以上所述,只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,并非对本申请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,在不 脱离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基础上,所作出的简单修改、等同变化或修饰,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 范围。 CN219361239 CN219361239 CN219361239